安详升据 高广法座 而普等心
为一切人 国主帝王 太子大臣
及诸比丘 比丘尼众 清信高士
及清信女 应所乐闻 为讲无量
明智无限 次第剖判 为演种种
微妙之谊 追逐侍后 请求问谊
斯睿哲者 复为解说 而入神足
柔顺之忍 其有听闻 悉得佛道
斯智慧士 皆为一切 进却弃除
懈怠疲厌 常以慈心 为众说法
未曾起于 劳废之想 昼夜歌诵
咏尊法训 分别演说 亿千垓喻
普能劝悦 诸会者心 无敢生念
欲危害者 若得供养 饮食之具
床卧所安 衣服被枕 病瘦医药
而无侥冀 不从众人 有所请求
除其瞻劳 住庙精舍 欲令众庶
悉解佛道 若一切人 来听经法
我乃嘉豫 如获大安 佛灭度后
若有比丘 宣扬经法 无所悕望
无所妨废 不遭苦患 常察精进
离于疾病 无能为彼 造怨怖事
不被杖痛 无诽谤想 身无疲厌
不有所患 其人住忍 得力如是
其明智者 所处安隐 有所存立
如佛言诏 若已咨嗟 亿百功德
一切称誉 不能究竟
又语溥首。如来灭度后若有菩萨。于是经卷怀疑不了。若说教化闻不坚固。性不调和。见余菩萨求大乘者。为造虚妄而诽谤之。见声闻缘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若值菩萨。心为踌躇不即往见。其族姓子则远无上正真之道。而不得近佛天中天所在行处。假使究竟不蒙福力不成最正觉。菩萨行三乘犹如师子在于林树。若有犹豫自然远离。不乐所乐亦不不乐。若于众生修行慈力。至于如来兴大父想。见诸菩萨念如世尊。及诸处家未离尘秽。宽弘等敬礼节恭肃。净诸法谊无疑无结。严一切法谨慎安谛。钦顺平等不著经法。极有所乐亦无所至。所在昼夜敬护斯典。溥首。是为三法之行。菩萨观时然后乃说。造安隐行。不被烦恼亦不娆害。说是经法者。与同学者等心道友。若讲若闻信乐斯典。诵持书写载之竹帛。供养奉事德不可量。说以安住。则乃颂曰。
若有嫉妒 怀难亿数 其法师慈
当远憎恶 有明智者 不造贪著
若欲读斯 正典摸者 未曾诽谤
说人之恶 亦不堕非 诸疑邪见
心常霍然 无有沉吟 以愍伤故
得了此定 安住之子 亦能忍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黄帝内经 孟子 酒经 列子 异梦录 嫡女倾城 商子 后汉演义 吕氏春秋 鬼谷子天髓灵文 伤寒杂病论 聊斋志异 两晋演义 医学三字经 中庸 古玩指南 战国策 茶经 濒湖脉学 墨子